每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ICH)都见证着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根据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其中列入代表作名录39项,列入急需保护名录项目4项,入选优秀保护实践名册1项。中国目前是全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项目最多的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和传统工艺。这些鲜活的宝藏不仅展现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成就,也是维系其文化认同和社区凝聚力的重要纽带。
传承与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是其辉煌历史的缩影。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备受关注。今年2月12日,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蔡青带领LOCO文化传媒工作室团队,携手Prima Scuola Cinese di Milano,在意大利学校ISP CAVALIERI MARIGNONI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向意大利学生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与欣赏。

活动以一场活力四射的舞蹈表演《开门红》拉开帷幕,为当天的活动奠定了热烈的基调。随后,学生们欣赏了三部引人入胜的短片:来自云南大理的《一掌雪》、来自武汉的《舞龙少年》以及来自福建泉州的《我在泉州学非遗》。这些影片带领观众穿越中国不同地区,感受非遗的魅力。通过这些视觉故事,学生们沉浸在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从云南的雪景到武汉的舞龙,再到泉州的手工技艺。
专家对话
活动现场还特别邀请了非遗文化领域的专家进行线上互动,包括大理白族扎染技艺的市级特色传承与武汉市江夏区文化馆长。他们与学生分享了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之道,强调了这些传统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社交媒体和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沟通方式,为信息传播提供了高效的渠道。这一技术变革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其更容易被全球受众所接受和参与。
沉浸式体验
蔡青创新性地将游戏元素与非遗项目相结合,组织了一场具有广西特色的“抛绣球”游戏。这是壮族地区促进情感的传统活动。学生们热情参与,亲身体验了传统民俗的乐趣。活动还举办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服装秀,展示了白族刺绣、彝族刺绣和壮族传统织锦的服饰。这些服饰由来自中国各民族的技艺精湛的非遗项目从业者制作,让学生们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领略到中国东方艺术的独特美感。

文化交流的火花
学生们对活动反馈充满热情,他们表示通过短片、游戏和服饰秀,第一次近距离了解了文化的多样性。一位学生提到:“我忽视中国有这么多有趣的传统文化,今天的活动让我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
蔡青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她的想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保存,更是一种能触及心灵的力量。它必须通过我们的体验与分享,才能从过去走向未来,才能从书本和博物馆中,走进现实,走进人们的生活” 她希望更多“中国制造”的文化产品走向世界,让更多人发现中国非遗的魅力。

美好愿景
此次活动是走进中国传统民间非遗艺术意大利的有趣尝试。它不仅让意大利学生近距离感受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也展示了年轻一代中国人用创新方式推广传统文化的热情。通过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认同将不断深化,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互鉴。
数据来源:UNESCO官网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